案例分析題背景:
某礦井主井井筒設計深度560m,井筒凈直徑6m,建設單位經過公開招標同某施工單位簽訂了施工合同,合同專用條款規(guī)定,工程造價和工期的基礎井筒涌水量20m/h。井筒施工到368m位置時,放炮后井筒涌水量達到23m/h。施工單位在沒有采取措施的情況下進行了混凝土澆筑。脫模后發(fā)現(xiàn)井壁質量蜂窩麻面嚴重,井筒一側半徑偏差達到-20mm。建設單位提出返工處理,施工單位為此額外支出3萬元,影響工期2天。
問題:
1.建設單位要求返工的主要依據是什么?應該如何應對施工單位的索賠,為什么?
2.案例中,影響井筒凈半徑誤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在該案例中造成蜂窩麻面的主要因素可能有哪些?
4.施工過程中常用的處理井壁淋水有哪些措施?
案例分析題背景
西南地區(qū)某一1.2Mt新建礦井,因為井筒地質鉆孔資料充分,且?guī)r性條件也比較好,井筒施工工程很快就完成。根據井筒施工的經驗,設計單位設計了斷面偏大的三心拱直墻形狀巷道。實際巷道施工時發(fā)現(xiàn),該水平巖層構造多、性質變化很大,且多數(shù)巖性差、圍巖壓力大,巷道幾乎難以推進。于是在巷道施工過程中又按地質精查要求補充了勘探鉆孔。等巷道進到應進礦層的位置時,發(fā)現(xiàn)礦層的儲量比較原設計的要小得多。最后項目只能改成為o.45Mt的礦井。影響了當?shù)亟洕椭車貐^(qū)資源供給條件。
問題:
1.該礦井的建設程序中,存在哪些問題?
2.試分析勘察資料對項目建設的影響。
3.當巷道施工發(fā)生困難時,可采取哪些辦法?
4.本案例說明了哪些礦業(yè)工程項目管理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