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2500年前誕生的《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兵書,代表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者究竟是誰? 
司馬遷在《史記·孫武吳起列傳》中說,孫武和孫臏都確有其人,孫武生于春秋末期,孫臏則晚100多年,生于戰(zhàn)國,各有兵法傳世。由于孫武是春秋末期吳王的客卿,孫臏在戰(zhàn)國中期的齊國擔任過軍師,因此班固在《漢書》中把孫武的兵法叫《吳孫子》,把孫臏的兵法《齊孫子》。《吳孫子》就是一直流傳于世的《孫子兵法》,而《齊孫子》(《孫臏兵法》)在魏晉時已無記載。 
唐宋以后,有人對《孫子兵法》及作者提出疑問,認為此書源于孫武,卻完成于孫臏;也有人認認為先秦著作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唐代杜牧說,孫武的兵法原有數(shù)十萬言,曹操削其繁剩,筆其精粹,以成此書;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等不但懷疑《孫子兵法》其書為偽,甚至懷疑孫武、孫臏為同一人。 
孫武與孫臏是否同為一人?他們各自是否都有兵書留世?此謎在20世紀70年代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的考古發(fā)掘中被解。1972年,臨沂地區(qū)偶然發(fā)現(xiàn)一座漢墓,陪葬品中有大量竹簡,其中包括《孫子兵法》(105枚)、《孫臏兵法》(232枚),這批竹簡經(jīng)刮削、烤炙而成,做工精細,兩端平整,無刀削痕跡,系先用鋸鋸成而后銼磨而成。銀雀山漢簡的形制、書寫格式、篇題的處理及各式符號的運用等,均符合漢代的簡冊制度。 
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帶給世人最大的驚喜,莫過于還原了《孫子兵法》十三篇全貌以及《孫臏兵法》十六篇。經(jīng)專家整理分析,銀雀山竹簡中的《孫子兵法》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這是現(xiàn)存最早的《孫子兵法》版本,大約成書于西漢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為??焙脱芯俊秾O子兵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文獻價值非同一般。竹簡本《孫子兵法》計2300余字,現(xiàn)存內(nèi)容與宋代版本相比,有100多處不同點,十分值得研究。 
竹簡本《孫臏兵法》整理出222枚,共得6000字以上,該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失而復得。該書整理出上、下兩編,上編可以確定屬于《齊孫子》,共十五篇;下編是還不能確定屬于《齊孫子》的論兵之作。竹簡本篇數(shù)大大少于《藝文志》著錄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這些實物證據(jù)揭示歷史上的孫武、孫臏并非一人,也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有關孫武、孫臏記載的真實性,《孫臏兵法》確有其書。

最適合本文的標題是:

A.銀雀山漢墓整理出土大批竹簡 
B.銀雀山漢墓竹簡:為孫武、孫臏正名 
C.銀雀山漢墓《孫子兵法》的發(fā)現(xiàn)和破譯 
D.20世紀的考古大發(fā)現(xiàn)——銀雀山漢墓竹簡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單項選擇題

2500年前誕生的《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兵書,代表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者究竟是誰? 
司馬遷在《史記·孫武吳起列傳》中說,孫武和孫臏都確有其人,孫武生于春秋末期,孫臏則晚100多年,生于戰(zhàn)國,各有兵法傳世。由于孫武是春秋末期吳王的客卿,孫臏在戰(zhàn)國中期的齊國擔任過軍師,因此班固在《漢書》中把孫武的兵法叫《吳孫子》,把孫臏的兵法《齊孫子》?!秴菍O子》就是一直流傳于世的《孫子兵法》,而《齊孫子》(《孫臏兵法》)在魏晉時已無記載。 
唐宋以后,有人對《孫子兵法》及作者提出疑問,認為此書源于孫武,卻完成于孫臏;也有人認認為先秦著作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唐代杜牧說,孫武的兵法原有數(shù)十萬言,曹操削其繁剩,筆其精粹,以成此書;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等不但懷疑《孫子兵法》其書為偽,甚至懷疑孫武、孫臏為同一人。 
孫武與孫臏是否同為一人?他們各自是否都有兵書留世?此謎在20世紀70年代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的考古發(fā)掘中被解。1972年,臨沂地區(qū)偶然發(fā)現(xiàn)一座漢墓,陪葬品中有大量竹簡,其中包括《孫子兵法》(105枚)、《孫臏兵法》(232枚),這批竹簡經(jīng)刮削、烤炙而成,做工精細,兩端平整,無刀削痕跡,系先用鋸鋸成而后銼磨而成。銀雀山漢簡的形制、書寫格式、篇題的處理及各式符號的運用等,均符合漢代的簡冊制度。 
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帶給世人最大的驚喜,莫過于還原了《孫子兵法》十三篇全貌以及《孫臏兵法》十六篇。經(jīng)專家整理分析,銀雀山竹簡中的《孫子兵法》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這是現(xiàn)存最早的《孫子兵法》版本,大約成書于西漢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為校勘和研究《孫子兵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文獻價值非同一般。竹簡本《孫子兵法》計2300余字,現(xiàn)存內(nèi)容與宋代版本相比,有100多處不同點,十分值得研究。 
竹簡本《孫臏兵法》整理出222枚,共得6000字以上,該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失而復得。該書整理出上、下兩編,上編可以確定屬于《齊孫子》,共十五篇;下編是還不能確定屬于《齊孫子》的論兵之作。竹簡本篇數(shù)大大少于《藝文志》著錄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這些實物證據(jù)揭示歷史上的孫武、孫臏并非一人,也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有關孫武、孫臏記載的真實性,《孫臏兵法》確有其書。

根據(jù)本文,確定銀雀山漢墓竹簡年代依據(jù)的是:

A.書寫文字 
B.陵墓特征 
C.陪葬物品 
D.簡冊特征

單項選擇題

2500年前誕生的《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兵書,代表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者究竟是誰? 
司馬遷在《史記·孫武吳起列傳》中說,孫武和孫臏都確有其人,孫武生于春秋末期,孫臏則晚100多年,生于戰(zhàn)國,各有兵法傳世。由于孫武是春秋末期吳王的客卿,孫臏在戰(zhàn)國中期的齊國擔任過軍師,因此班固在《漢書》中把孫武的兵法叫《吳孫子》,把孫臏的兵法《齊孫子》?!秴菍O子》就是一直流傳于世的《孫子兵法》,而《齊孫子》(《孫臏兵法》)在魏晉時已無記載。 
唐宋以后,有人對《孫子兵法》及作者提出疑問,認為此書源于孫武,卻完成于孫臏;也有人認認為先秦著作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唐代杜牧說,孫武的兵法原有數(shù)十萬言,曹操削其繁剩,筆其精粹,以成此書;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等不但懷疑《孫子兵法》其書為偽,甚至懷疑孫武、孫臏為同一人。 
孫武與孫臏是否同為一人?他們各自是否都有兵書留世?此謎在20世紀70年代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的考古發(fā)掘中被解。1972年,臨沂地區(qū)偶然發(fā)現(xiàn)一座漢墓,陪葬品中有大量竹簡,其中包括《孫子兵法》(105枚)、《孫臏兵法》(232枚),這批竹簡經(jīng)刮削、烤炙而成,做工精細,兩端平整,無刀削痕跡,系先用鋸鋸成而后銼磨而成。銀雀山漢簡的形制、書寫格式、篇題的處理及各式符號的運用等,均符合漢代的簡冊制度。 
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帶給世人最大的驚喜,莫過于還原了《孫子兵法》十三篇全貌以及《孫臏兵法》十六篇。經(jīng)專家整理分析,銀雀山竹簡中的《孫子兵法》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這是現(xiàn)存最早的《孫子兵法》版本,大約成書于西漢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為??焙脱芯俊秾O子兵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文獻價值非同一般。竹簡本《孫子兵法》計2300余字,現(xiàn)存內(nèi)容與宋代版本相比,有100多處不同點,十分值得研究。 
竹簡本《孫臏兵法》整理出222枚,共得6000字以上,該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失而復得。該書整理出上、下兩編,上編可以確定屬于《齊孫子》,共十五篇;下編是還不能確定屬于《齊孫子》的論兵之作。竹簡本篇數(shù)大大少于《藝文志》著錄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這些實物證據(jù)揭示歷史上的孫武、孫臏并非一人,也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有關孫武、孫臏記載的真實性,《孫臏兵法》確有其書。

銀雀山漢墓竹簡不能用來證明:

A.《孫臏兵法》的作者是誰 
B.司馬遷相關記載的可靠性 
C.《孫臏兵法》是否確有其書 
D.孫武、孫臏是否為同一人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