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題下稱“甲公司”)為上市公司,為提高市場占有率及實現(xiàn)多元化經(jīng)營,甲公司從2010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和資本運作。有關資料如下:
(1)甲公司于2010年1月1日,以900萬元銀行存款取得乙公司20%的普通股份,對乙公司有重大影響,甲公司采用權益法核算此項投資。2010年1月1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chǎn)的公允價值為4000萬元,與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相同。其中,實收資本2500萬元,資本公積(均為資本溢價)500萬元,盈余公積100萬元,未分配利潤900萬元。2010年3月l2日,乙公司股東大會宣告分派2009年現(xiàn)金股利200萬元。2010年乙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1100萬元,提取盈余公積110萬元,未發(fā)生其他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
(2)2011年1月1日,甲公司基于對乙公司發(fā)展前景的信心,以銀行存款3800萬元增持乙公司60%的股份,至此甲公司持有乙公司80%的股權,能夠對乙公司實施控制。購買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chǎn)公允價值為5500萬元,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4900萬元,差額由乙公司辦公大樓產(chǎn)生,其賬面價值為850萬元,公允價值為l450萬元,剩余使用年限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
(3)2011年乙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680萬元。
(4)2012年1月1日,甲公司又出資l356萬元自乙公司的其他股東處取得乙公司18%的股權,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chǎn)公允價值為8200萬元。(5)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①甲公司與乙公司以及乙公司的少數(shù)股東在交易前不存在任何關聯(lián)方關系,合并前甲公司與乙公司未發(fā)生任何內部交易。甲公司與乙公司采用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相同。
②甲公司擬長期持有乙公司股權,沒有計劃出售。按照權益法對乙公司凈利潤進行調整時,不考慮所得稅影響。
③假定甲公司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未發(fā)生減值,相關交易或事項均為公允交易,且均具有重要性。
④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按凈利潤的l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要求:(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1)根據(jù)資料(1),計算2010年12月31日按照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2)根據(jù)資料(1)和(2),判斷該項交易是否形成企業(yè)合并,說明判斷依據(jù)。若形成企業(yè)合并,則分析甲公司在2011年1月1日合并財務報表中如何計量對乙公司的原有股權,并計算其對合并財務報表損益項目的影響金額。
(3)計算應在甲公司2011年1月1日合并財務報表中應列示的商譽金額,并編制相關調整和抵銷分錄。
(4)根據(jù)資料(4),判斷甲公司進一步購買乙公司l8%股權的交易性質,說明判斷依據(jù);并計算該項交易對合并財務報表中股東權益的影響金額,編制與長期股權投資相關的抵銷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