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案例材料,根據材料分析問題。
(1)張曉是來自農村的一名高三學生。父母都是老實的農民,他們每天含辛茹苦地勞作,想盡最大的努力為張曉提供好一點的學習條件。張曉非常懂事,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異,他想考上一所好大學,以回報父母。但是,隨著高考的臨近,張曉的成績卻急劇下滑,平時會做的題,在考試中也會出錯。晚上,他往往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好不容易睡著了,半夜還會驚醒。
(2)王宏業(yè)是一名城里的高三學生,自小家庭殷實,父母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爺爺奶奶更是對他關愛有加,家人對他的各種要求都盡量滿足。他在學習上微小的進步都會讓父母欣喜若狂,同時得到他們給予的各種物質獎勵。在低年級,王宏業(yè)的學習較好。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他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對父母的各種獎勵也沒有了興趣,學習成績越來越不理想。高考臨近了,但他一點也不緊張,上課時往往心猿意馬。請從學習動機角度分析這兩名學生在臨近考試時出現(xiàn)不同狀態(tài)的原因,并論述應采取的教育策略。
下面是甲、乙兩位老師對《阿Q正傳》一課的教學處理,讀后請寫一段比較性評析。甲:教師安排7節(jié)課,第一節(jié)課介紹魯迅及其作品,介紹寫作背景,通讀第一、二章,正音釋義;第二節(jié)課通讀第三章至結束,正音釋義。第三節(jié)課分析序及第一、二章,第四節(jié)課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節(jié)課分析其余章節(jié),第六節(jié)課歸納人物性格特點,第七節(jié)課歸納課文的寫作特點并總結教學要點。乙:教師安排4節(jié)課。第一節(jié)課指導學生自讀全文,并就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寫出百字短評。第二節(jié)課前后4人為一組,形成10個表演小組,討論確定表演內容、組內分工、彩排時間等,教師巡回指導。第三、四節(jié)課課堂表演,抽簽決定表演順序,各組表演時間為5~8分鐘。每節(jié)課結束前5~8分鐘進行課堂自由評論,教師適當加以點撥。最后評出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表演、最佳道具、最有創(chuàng)意等大獎。
問題:
(1)指出兩種教學處理的各自特點。
(2)從語文教育學的有關理論特別是新課改的理念出發(fā)比較這兩種教學處理的優(yōu)劣。
學生小王總是在快要考試時才會花很多時間看書,平時幾乎從不花時間來復習老師在課堂講的教學內容。復習時,小王常常是課本上有什么內容就看什么內容,什么內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內容,什么內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內容,以致學習成績不理想。
問題:請你結合有關心理學學習的策略與方法方面的內容來給小王提出一些有效的學習建議。